7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山东省青州市的黄楼街道办事处,道路两旁摆满了造型奇特美观的各式盆景式盆栽花,一派“十里花街”的景象。
如此罕见的乡村街景,是因为有着“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之称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就坐落在这里,也使得这里成为全国闻名的南花北运、北花南移中转站。
一半以上人口“靠花吃花”
在花卉产业的产业链中,研发、引种、生产、示范等环节都很重要,但关键是要把花卖出去,带动农民发家致富。
黄楼目前花卉种植面积达5.5万亩,有花卉专业村52个,花卉种植户6500户,花卉从业人员4.5万人,占总人口的54%,年产盆花2.4亿盆。
自1992年开始,黄楼采取政府投资、合作投资、招商投资等多元化投资渠道,建成了累计20万平方米的室内花卉交易市场,形成了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络,逐步成为覆盖面广、批发量大、集散力强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该中心市场内有花卉3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品种,年交易额达36.5亿元,花农年人均纯收入2万多元。
在市场内一家名为“绿圣兰业”的花店里,记者与老板娘贾秋兰攀谈时了解到,她是黄楼本地人,搞蝴蝶兰组培、销售已有五六年时间,她家的蝴蝶兰、红掌种植基地占地60亩,年销售蝴蝶兰25万株,经营的蝴蝶兰品种有五六十种,普通品种每株售价20到30元钱,而像“光芒四射”这样的稀有品种每株售价高达80元左右。谈到销售情况时,贾秋兰兴奋地说:“每年到了春节前夕的销售旺季,全家人一天忙到晚都不够用。”
“江北花卉第一镇”20年完成“三级跳”
在青州市世纪金塬园林花卉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总经理吴志建,30多岁的她已经拥有占地100多亩的种植基地。在近2万平方米的自动温控大棚里,种植着7.8万株引自荷兰的凤梨、红掌品种。目前在黄楼当地,种植基地面积在150亩以上的花卉种植大户共有165户,户产值达数千万元。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黄楼的花卉产业还主要以农户零散种植、传统培育、集市销售为主,品种单一,规模较小。
自1993年开始,花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主业,陆续出现了一批花卉专业村、专业户和龙头企业。
2001年开始,黄楼以举办首届花卉交易会为标志,政府加强了对花卉产业的支持和引导,拓展销售网络,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组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集产、研、销于一体的产业化体系。
2007年6月,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使黄楼的花卉产业步入了现代化高科技发展轨道。占地60平方公里的“东方花都生态城”、占地35平方公里的花卉博览园和占地5000亩的省级花卉高科技园相继建成,山东省仙客来研究所、蝴蝶兰组培中心等科研机构也在黄楼落地生根。
掌握培育“核心科技” 提高现代化水平针对凤梨、红掌等高档花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只靠引进小苗、半成品苗的问题,在花卉发展过程中,黄楼街道先后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攻克了日光温床扦插育苗、无土栽培杜鹃等60多项技术,获5项国家专利,开发了三大系列260多个花卉苗木新品种,引进培育国内外名、优、稀、特花卉苗木品种230多个,推广现代化生产技术30多项。
据黄楼街道办事处的夏主任介绍,目前,在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市场内的1000多个花卉品种中,由当地农户自己组培的红掌占到了30%,是名副其实的掌握培育“核心科技”的“当家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