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这是杜鹃之城湖北省麻城市倾力打造的旅游品牌。近年来,麻城市致力于发展“花朵经济”,打造杜鹃、杏花、山茶、福白菊和玫瑰产业,麻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则调整信贷投向,支持“五朵金花”发展,累计投放贷款3.6亿元,使麻城绿色旅游产业从“一花独放”向“五花齐放”延伸,由一季游向全年游、一山游向全市游、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2013年,麻城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普惠金融播下致富种子
“我和丈夫以前在云南帮人种玫瑰,老人和孩子都没法照顾,农信社的信贷员和村干部来家里走访,鼓励我们回乡创业。”宋埠镇彭店村花农杨景娟告诉记者,创业初期,农信社与他们一次性签订借款合同和最高额抵押合同,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可以多次提款、逐笔归还、循环使用贷款。
最高额抵押贷款为杨景娟提供了种植玫瑰所需的土地流转费用和大棚购建费用,种植形成规模后,她和丈夫还用贷款开起了花店,做起了玫瑰的全产业链生意。
2013年,麻城市农信社鼓励在云南有多年种植经验的种花大户回乡开发闲置土地,引进云南优良花卉到本地种植创业,发放前期贷款3800万元,帮助花农形成规模种植。目前,全市共开发玫瑰花连片种植面积6000余亩,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年清明前后,麻城市歧亭镇杏花村景区2000亩粉白杏花竞相怒放,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赏花。
景区建设初期,麻城市农信社通过“综合授信、多户联保、单户定额、责任连带”的农户联保贷款产品,为55户杏花种植农户、5户农家乐经营业主,提供了1750万元信贷资金,用于套种杏树5000株,复建杏花村古村落,建设杏花村酒坊、杏花古刹、歧亭三祠、于成龙纪念馆等配套景点,还原昔日“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村里有美酒,店中有美人”的美景,使该景区一跃成为国家AAA景区。
湖北省金融办副主任胡俊明对麻城市农信社围绕特色经济推广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发家致富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贴近农民,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三农’金融服务业大有可为。”
小微金融力助金花绽放
麻城市国家AAAA级景区龟峰山有集中连片10万亩原生态古杜鹃群落。为了打造麻城杜鹃花特色旅游景区,麻城农信社大胆探索,以收费权质押方式向麻城市龟峰山旅游开发公司发放贷款2800万元,向湖北景源索道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980万元,向风景区众多农家乐、宾馆饭店发放贷款3860万元,向风景区及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项目发放小额农贷及个体工商户贷款12200万元,为景区配套开发、升级提供了资金支持。
为了方便金融服务,麻城市农信社在景区优先安装了POS机和转账电话,还积极推广网银业务,发放支农联系卡,为景区金融服务开设“直通车”。随着景区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龟峰山景区的游客人数从每年不足万人次增至100多万人次,门票收入也由20万元升至2000万元。
“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就是要把解决农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作为农信社工作的重中之重。”麻城市农信社理事长范伟这样告诉记者。麻城市福田河、黄土岗等乡镇为全国三大菊花产地之一,栽种的福白菊是全国首批地理标志性农产品(000061,股吧),菊花产量占全国40%。
“我从5个人的小作坊起家,发展成为有品牌、有园区,年产值5600万元的企业,离不开农信社的帮助与支持。”湖北金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金东风说,每年10月至12月是福白菊收购季,大笔收购资金都是通过商户联保形式向农信社贷款。
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题,麻城市农信社鼓励具备准入资格的商户组成联保小组,农信社按照联保小组缴存保证金的放大倍数向联保成员发放贷款。
今年以来,麻城市农信社累计发放贷款4890万元,重点支持9家菊花专业合作社和大批菊农从事连片开发以及市场化运营,使菊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万余亩,品牌价值3亿元。
在茶花产业的发展上,麻城市农信社通过958万元的组合贷款,支持在广东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邹远清回乡承包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大片油茶园。目前,该景区与台商合作,引进300多个茶花新品种,栽种观赏茶花4000多株,发展苗圃8万多株,建设茶花苗圃培育、盆景观赏等4大园区,正逐步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山茶花休闲度假基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